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跳跃的青鹿

闲学流云静学僧,窗前流水枕前书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主观的写作  

2015-01-26 22:13:22|  分类: 默认分类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王晓明写的《无法直面的人生》,是我读过的最好的鲁迅传记。他好就好在他的主观。主观在写作过程中是很难把握的一个词。中国当代文学有很长一段时间陷于概念先行的低能儿状态,那都是主观意识形态惹的祸。最末流的文学,也大多为自我虚饰、自我狡辩而作,亮明自己狭隘、偏激的立埸,宰治读者的思维判断,使得作品失却了意念回旋的空间和一咏三叹之美,这仍是主观之害。但若文本一味强调客观陈述,又成了一堆有乏生命力的材料堆砌。

我想说的主观不是私人化的既有的观点、情绪,而是作者在文本中的自我反思能力和诉诸理性判断的情感张力。我又以为,这世上最伟大的写作其创作的动力和动机都源自于对自我的探寻,而此种探寻又必须借取他物作为中介物,此中介物就如镜子,与自我保持一定距离才能看清全面,且表述起来,也能无所顾忌地层层剥进,即享受了与自我赤裸相对、畅所欲言的自由,当这面镜子经过人性诚意的精密矫正,朝向大众后,总有一些路人从中照见灵魂的共鸣。于是,一个个孤独彷徨的个体,通过阅读,与镜子及镜子背后的书写者结成了精神的联盟。

读完王晓明的鲁迅传,我有一种天下得一知己足矣的满足。先前以为唯有小说才能借虚构的对象细诉内心隐私的畅快,其实生命文本的写作可渗透于各种的文体中,只要能在材料中找到情感共鸣,就可将生命的血性溶于文字之流中。

后记:今晚写作不在状态。长久不写文字,我的文字表述能力已变得极为低能,几乎每写一句话都得一字一字地修改。而思路又总难先立起完整的框架,即便有了框架,在表述上也常常无法控制方向。今晚本想写一篇王晓明鲁迅传的读后感。题目都拟好了,可人特别犯困,脑袋里充满着雾数。以后写读后感:一、务必在最有感觉时动笔,不必论述全面,抓住一点新奇感触写即可。二、最多连续看两遍就动笔,再读下去,最初激动转为平淡,可聊的话题增多,不知该从何处下手。三、一定要从下午开始动笔,表述能力不流畅,写二千字需花六七小时,晚间动笔,恐时间不充分,大脑焦虑影响思维的从容。

我不能让自己积累失败经历的挫伤,又重复先前对文字的随意。明儿下午再作读后感。把想做的事件件做成,信心就会召回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36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